美國第一健身強人科學化鍛鍊全書_整理

課表

BLS 動作影片

重訓知識整理

三個簡單的步驟,即可算出每日應攝取的卡路里:

計算基礎代謝率(BMR)。

男性的計算公式如下:

基代=10×體重(公斤)+6.25×身高(公分)-5×年齡(歲)+5

10* 體重 + 822.5

計算每日總消耗熱量(TDEE)。

計算每日的熱量攝取目標。

推薦用以下這個稍作改的活動乘數來計算你的 TDEE:

基代×1.15=久坐(運動量少或完全不運動)

基代×1.2 到 1.35=輕度活動(每週進行一到三小時的運動)

基代×1.4 到 1.55=中度活動(每週進行四到六小時的運動)

基代×1.6 到 1.75=高度活動(每週進行七到九小時的運動)

基代×1.8 到 1.95=非常高度活動(每週運動十小時以上)

讓我們來看看這些公式要怎麼用,剛剛已經算出我的基代約為二千一百大卡,我每週進行四到六小時的運動,屬於中等活動量。依照上面的公式,我的 TDEE 約為二千八百大卡(2,100×1.4),誤差大約一百大卡。

我從日常飲食的經驗中,可以判斷出這個數值非常準備,因為我每天大約攝取二千八百大卡,可以輕而易舉維持目前的身體組成。若是我故意吃少一點,我就會減脂;若刻意多吃一點,就會增重。

3. 計算每日的熱量攝取目標

在算出自己每日平均消耗熱量後,我們就可以來計算每天應該攝取的卡路里。首先,你需要知道自己的「身體組成」,然後確定想要先增肌還是減脂。

要減脂的話

攝取的卡路里要少於消耗的量,這是「減脂期」。我會建議減少百分之25 的卡路里是最合適的速度。

蛋白質和碳水化合物每公克約含四大卡,油脂每公克為九大卡,瞭解這點,就能算出這主要營養素的份量,做法如下:

  1. 將每日設定的熱量攝取目標數乘以 0.4,再將結果除以4,這是每日應攝取的蛋白質份量(以公克為單位)。
  2. 將每日設定的熱量攝取目標數乘以 0.4,再將結果除以4,這是每日應攝取的碳水化合物份量。
  3. 將每日設定的熱量攝取目標數乘以 0.2,再將結果除以9,這是每日應攝取的油脂份量。

對大多數人來說,每日每公斤體重約需要二點四四公克的蛋白質和碳水化合物,而每公斤體重約需要零點五五公克的油脂。 以我的體重為例,在減脂期,我每日熱量攝取目標為 2100 卡,那麼我的主要營養素的比例如下:

1. 2100×0.4=840,840/4=210(每日蛋白質的公克數)

2. 2100×0.4=840,840/4=210(每日碳水的公克數)

3. 2100×0.2=420,420/9=47(每日油脂的公克數)

想要維持目前的體重和身體組成,熱量的攝入與消耗要大致保持平衡,這是「維持期」。

要經過幾輪的減脂期和精實增肌期,達到或接近你想要的體格時,才需要進入「體重維持期」,以期發揮真正的作用。在減脂和精瘦增肌兩者輪替的過程中,你要評估自己的體格,計算還需要多少的時間,才能看到想要的外表。等到體脂降到你喜歡的數字,鏡子也會反射出你的理想樣貌,這是健身之旅中最有意義的經驗。接著你就可以享受健身帶來的成果,不用像以前只能埋頭苦練。換句話說,==建立理想體格會比維持辛苦許多。然而,一旦達到理想體型,就可以不用像之前那麼辛苦。你不一定要做重量訓練,可以嘗試其他形式的阻力訓練,飲食方面彈性空間變大,偶爾大吃一頓也不會產生任何破壞。==

想要盡速增肌,你攝取的卡路里要稍微多於消耗的數量,我稱之為「精實增肌期」。

我個人針對「精實增肌」的建議就是攝取「每日總消耗熱量」的百分之 110。對於大多數的男性而言,每日每公斤可攝取三十五到四十大卡。

「精實增肌」的卡路里轉成主要營養素的方法:

  • 百分之二十五的熱量從蛋白質攝取。
  • 百分之五十五從碳水化合物。
  • 百分之二十來自油脂。

在「精實增肌期」,每日每公斤的體重約需要二公克的蛋白質、四點八五公克的碳水化合物、零點七七公克的油脂

一樣拿我當範例,如果我要開始「精實增肌」,我的每日熱量攝取目標為三千一百卡,那麼主要營養素的比例如下:

‧ 3100×0.25=775,775/4=194(每日蛋白質的公克數)

‧ 3100×0.55=1750,1750/4=425(每日碳水的公克數)

‧ 3100×0.2=620,620/9=70(每日油脂的公克數)

重訓前後的營養指南

重訓前

  • 前 1~2 小時一定要先補充三十到四十公克的蛋白質
  • 前三十分鐘要食用三十到四十克的碳水化合物

重訓後

  • 1~2 小時一定要先補充三十到四十公克的蛋白質
  • 在一定的時間內吃東西,約在三十到六十分鐘左右,才能將增肌的作用拉到最大,否則增肌的效果會打折扣。

任何類型都可以。這裡「任何」指的是:水果、澱粉、簡單的糖等等,選擇你最喜歡,對胃不造成負擔的就好。

最後更新 Jun 18, 2024 02:26 UTC